• 1
  • 2
  • 3
  • 4
  • 5
  • 6
  • 7
  • 8

No.38 採用柔印好呢還是凹印好?

採用柔印好呢還是凹印好?


本文將回顧過去二十年到三十年來柔性版印刷的主要技術里程碑,首先看看軟包裝行業“柔印革命”帶來的市場影響力。我們還將回顧柔印技術的發展,並通過與凹印的對照和比較,來分析凹印技術是如何逐漸發展並成為柔印的主要競爭者的。


回顧10年代未和80年代初期的柔印技術我們會發現,柔性印刷出現的三個主要問題結合起來推動了柔印技術在包裝行業的發展。首先,對於相同色彩能力的印刷來說,由於柔印技術工藝簡單,因此其成本要比凹印成本低很多。同時,消費市場也開始從一個混亂無序的狀態向以客戶需要為導向的細分市場改變,這導致更短版的生產作業,給應用廣泛、能實現特殊材料印刷的柔印帶來了更多機會。第三個,也同樣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原始供應商和生產廠商的柔印技術持續改進,推動了柔版印刷的不斷發展。這種趨勢至今仍在繼續。


另一個促進凹印向柔印轉變使柔印能與凹印相抗衡的因素來自凹印本身。由於滾筒蝕刻的加工過程中需要使用許多有腐蝕性的和有毒性的化學藥劑,受環境問題的影響,凹印印前處理的成本在80年代初非常昂貴,直接加速了柔印的發展。另外,滾筒的雕刻過程非常緩慢,因此需要很長時間來準備凹印作業。正如前面提到的,品牌市場正向著更個性化的本性發展,從而帶來更小的訂單和更加頻繁的印刷作業。與凹印相比,柔印的發展受很多有組織的市場活動的影響,FTA等組織和柔印行業的技術領先企業都成了柔印市場推廣的先鋒。


與此同時,真正革新的技術變革在柔性版印刷機和柔印加工過程的各個方面蓬勃發展起來。隨著印刷機技術的不斷改進,印前、供墨和套筒技術被不斷推出或重新定義,從而更好的滿足了柔印紙製品加工廠和柔印客戶的需求。所有這些發展對過去二十年來柔性版印刷技術取得的巨大成功都作出極大貢獻。


圖表1和圖表2真實的反映了過去二十年來柔性版印刷行業的巨大成功。
圖表1清晰地顯示出柔印在其參與的各個市場部門的成功。1985年到1995年之間的份額增加以及1995年到2005年的預測結果都令人印象深刻。這些增加的份額不僅僅代表柔印在市場份額中的增長,更是柔性版印刷技術從凹印和膠印技術中贏取的市場份額。
圖表2就是圖表1一個反面鏡子,顯示出凹印逐漸損失其在所有市場領域中的地位。看到這個圖表,一個問題自然會油然而生:“柔性版印刷機和柔印加工過程發生了什產變化,使柔性版印刷技術對軟包裝行業有這產大的吸引力?”


柔性版印刷的魅力何在?
過去二十年來印刷機技術有很多發展。從技術角度講,柔性版印刷機是一種連續工作的設備,印刷機的每個革新改進都最終會改善印刷質量。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出現了專為升起笨重而巨大的網紋輥和套筒滾筒而設計的自動化滾筒遙控裝置。這些遙控系統的精確性和自動化程度極大降低了在作業更換過程中昂貴的網紋輥和印版滾筒的損壞機會,同時也將操作人員從一個具有潛在危險的任務中解放出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幾乎所有的印刷機在功能上都實現了電腦化操作。而近期,操作人員觸摸屏的推出允許所有印刷機功能都可以通過一個中央控制臺來控制和編程規劃。這項技術迅速成為行業的標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窄幅和中等幅面捲筒紙套筒技術進入人們的視野。伴隨著許多新概念的推出,該技術在推出初期還存在很多缺陷,但近幾年來套筒的堅固性和使用壽命方面都有了很大改進。套筒幾乎成了目前柔性版印刷廠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隨著行業的發展,套筒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問題已經得到明顯的改進。現在已經出現了含有多種不同成分的套筒,我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看到更多此類產品。雖然套筒應用已經擴展到非常廣闊的領域,但是套筒在這些領域內的應用是否成功還不確定。


無齒輪直接傳動印刷機技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推出,成為過去三十年來柔性版印刷機最革新的發展改革。無齒輪傳動技術允許印刷各種從最小到最大的中間重復長度,但是由於設備使用了大量的傳動和控制裝置,印刷機的成本和複雜性也提高了。


印前方面的技術改進同樣簡化了柔性版印刷過程,同時也增強了最終產品的總體質量。總的來說,雕刻技術和數字工作流程正在行業內逐漸普及,代替了以前複雜而且耗時的加工過程。雖然這些新技術是否會成為柔性版印刷的行業標準還尚待分曉,但柔性版印刷的最終成品質量在不斷提高。
印刷技術的改進消除了處理過程中很多步驟,增強了對印前處理過程的控制能力,而且通過錯誤發生情況和勞動力需求的減少進一步降低了印前處理過程的成本費用。這給紙製品加工企業帶來了確實可見的好處:更加可預測的印刷效果。但同時我們必須明白,目前在柔性版印刷過程中還是存在著比凹版印刷更多的可變因素。

柔印VS.凹印
柔性版印刷和凹印印刷過程之間主要區別的比較,很快就表現出兩種印刷方式之間的區別之大:
在柔性版印刷中,同一色的網點和實地要分開來製版和印刷,而凹印則可以在同一個印刷單元同時印刷實地、文字和網點。雖然近期計算机直接製版技術有一定的改進,柔性版印刷技術在印刷反轉作業和精細線條作業方面仍然有局限。而凹印一直都可以印刷精細的線條作業,而且隨著激光雕刻滾筒技術的改進能力進一步擴展。


柔印可以均勻印刷120lpi的解分辨率,而凹印則可以印刷高達250lpi。在柔性版印刷中,封閉的實地部分需要印版和油墨的精確結合才能保證印刷質量。與此相反,凹印一貫都能表現出豐富的色彩和極好的亮度。


受印版彈性和寬容公差的影
響,柔印的再現能力主要依賴于操作人員的技能和印前處理的質量。而凹印則由於其加工處理過程的簡單有很強的再現能力,與操作人員的技能關聯不大。


如果一個外行人看到這些情況,他們肯定會快速的作出決定:凹印無疑是所有印刷廠的選擇。但實際情況是,凹印技術在行業內的聲譽一直是:比柔印的靈活性差、成本高。


2001年初,德國“Pro Gravure”集團對歐洲軟包裝行業的主要決策者們進行了一次研究,從而確定凹印的目前狀況。收集到所有數据的最終分析結果顯示了凹印的發展模式。主要的考慮因素確定為與凹印密切相關的價格(PRICE)、傳統慣例(TRADITION)、靈活性(FLEXIBILITY)和質量(QUALITY)。


價 格
以這份調查研究參與者的理解,凹印是一種高價位的印刷模式,需要很高的初期投資成本。而實際上,大約20年前一台凹印機要比一台同等配置的凹印印刷機更貴。而現在,一台中高檔的、配備了直接傳動和套筒或者滾筒技術的柔性版印刷機和同等配置的凹印印刷機在同等價位,甚至要更昂貴。


值得我們參考的高價位特徵不僅僅指印刷機的價格,還包括印刷機的運作費用。比較兩種印刷過程相關的成本費用,在行業內存在著廣泛的爭論:兩種印刷機的運行成本幾乎不相上下。兩種設備操作人員的水平通常是值得考慮的因素之一。兩種印刷機的能量成本也幾乎相同,不包括明顯凹版印刷機更高的乾燥成本。由於現在的凹印印刷機進一步提高了作業更換的速度,兩種設備的作業更換時間和成本也是可以比較的。


由於所有上述成本因素都很類似,這兩種印刷機操作成本的最大差異就成了柔性版印刷的印版滾筒和印版套筒與凹印印刷機的滾筒和滾筒雕刻的成本。


為了進一步研究滾筒和滾筒雕刻的成本,W&H公司與不同國家的客戶聯絡溝通,討論相關的成本問題。雖然經過仔細的考慮,但結果仍然令人非常驚訝。歐洲的滾筒和雕刻費用大約是美國本地的60%。而在亞洲,滾筒和雕刻費用平均僅為美國本地的30%。


很難解釋為什麼
在全球範圍內使用類似的產品和加工過程而定價結構卻有如此大的差別。如果在世界其他國家發現的滾筒和滾筒雕刻價格也與上面接近,那麼在美國阻礙凹印印刷發展的最後一個主要因素—滾筒和滾筒雕刻成本費用—也消失了。當不考慮凹印滾筒的最初成本時,滾筒雕刻—包括鉻合金和銅印版的凹印滾筒—實際上要比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某些高檔柔性版套筒更便宜,例如無縫套筒或套筒印版技術。


雖然在過去二十年以來,凹印行業已經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改善與凹印相關的成本問題,但據最近期調查顯示,凹印技術與柔印技術更有競爭力的主要原因是:受柔性版印刷質量效果的影響,柔性版印刷的成本費用已經極大增加。不管其中原因如何,凹印技術不能再被認為是一種比柔印更高價位、更高成本的印刷方式了。


傳統管理和靈活性
那種認為凹印技術是“一頂舊帽子,靈活性差”的論斷是100%錯誤的。幾乎是每種柔印已經採用的新技術都已經被凹印採用,或者可以被凹印採用,從而提高作業更換速度,使凹印技術能更有效與柔印競爭。


自動化清洗系統以及更近期推出的套筒處理系統等快速變化發展的革新技術正頻繁的被柔性版印刷機客戶指定要求,從而提高作業更換速度和印刷機工作效率。正如前面提到的,直接傳動印刷機技術在行業中越來越普及。它的普及程度已經使很多人預測,在未來五年內,齒輪傳動的寬幅捲筒紙印刷機可能會像恐龍一樣滅亡。


凹印印刷機供應商現在也開始提供自動化的清洗系統,實現更快的作業更換,從而使凹印過程比以往更加靈活,適用於更高質量的短版印刷作業。柔印的供墨系統已經發展得更加精密複雜,凹印印刷機也同樣有所發展。應用于軟包裝行業的現代凹印印刷機的平均最高速度已經達到每分鐘1,500英尺到2,000英尺。上墨是限制凹印印刷機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行業內主要有兩種不同的上墨方式—油墨噴嘴(最快的印刷機速度大約為每分鐘1,200英尺)和供墨控制器(最快印刷機速度為每分鐘2,000英尺)。


與柔印印刷機一樣,凹印印刷機上的刮墨刀系統也在不斷改進,最近期的新款產品設定了固定重復長度,而有開放墨腔的型號還使重復長度可變。


凹印印刷機上的自動清洗系統通常由一系列噴霧嘴、一個專為清潔凹印滾筒和墨盤而設計的供溶劑裝置和相關軟管組成。在去年芝加哥舉辦的CMM展覽會上,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上墨的凹印滾筒,採用這種技術來將其清洗乾淨。激活自動清潔循環系統六十秒鐘之後,所有的油墨都被從供墨系統排除,然後溶劑噴霧系統開始清潔滾筒和墨盤。幾分鐘之內,滾筒和墨斗都被清潔完畢,可以移走保存起來了。而在柔性版印刷機上,所有的滾筒可以在四到五分鐘以內清潔乾淨,從而避免了由操作人員去清洗印刷機這種最髒的工作,大大加快了作業更換的速度。


正如前面在柔印技術發展過程中討論的,套筒技術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早期開始在柔性版印刷行業逐漸普及,從套筒儲存車到採用印刷機側面更換網紋輥和印版套筒不斷發展。這些儲存車可以在印刷機運轉的過程中裝載套筒,便於下個印刷作業使用,從而實現更快速的作業更換。現在大多數柔性版印刷機供應商都提供完善的八色或十色作業更換,包括印版和網紋輥套筒更換、油墨替代和30分鐘之內的全自動化清洗。


儲存車的概念也同樣給凹印行業帶來了益處,使用傳輸儲存車將滾筒從作業準備的地點運送到印刷機旁邊。儲存車還可以設計成保存一套完整的供墨系統,包括墨泵、墨罐、軟管和墨斗。
不論是對於柔印印刷機還是對於凹印印刷機來說,加快作業更快速更換作業的主要因素是經過很好的培訓和推動的印刷機操作人員,以及將下一個作業需要的所有材料都在印刷機旁邊準備好的組織方式。為了進一步加快作業更換的速度,目前還出現了自動化凹印滾筒更換系統,操作人員不需要對滾筒進行任何人工處理。


直接傳動技術是柔性版印刷行業近期最重要的變革之一。正如前面介紹的,W&H公司預測齒輪傳動的寬幅捲筒紙印刷機的銷售數量會逐年減少,最終所有的寬幅捲筒紙印刷機都會配備直接傳動技術。
直接傳動技術的每一項優勢——不論是印版滾筒齒輪、軸襯和齒輪咬和過程的消除,還是新型生產線、表面速度的完美匹配——從來都不是凹印印刷機的問題。柔性版印刷機上直接傳動技術的發展允許印刷範圍允許的各種重復長度,從而解決了柔性版印刷的許多先天性缺點。


與直接傳動技術一樣,凹版印刷的電子動力軸已經極大改善了凹印印刷機的控制和維護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了印刷機噪音,並使定位印刷和不同滾筒尺寸配套使用成為可能。電子動力軸還有消除補充滾筒、減小捲筒寬度、通過降低和減少動力軸偏差來實現更好的套准精確性等優點。


雖然電子動力軸有很多優點,但還有一些缺點必須引起注意。首先,獨立傳動的成本要比傳統機械動力軸高很多。電子控制技術的使用同時也帶來印刷機電子控制裝置複雜性的提高,迫使設備維護人員要掌握更多的電子控制技術。這些缺點對新型柔印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套筒技術是凹印和柔印都廣泛而迅速採用的一種技術。套筒的優勢包括處理簡便、作業更換速度快、傳統套筒比雕刻凹印滾筒價格便宜等。


誠然,套筒還在不斷改進,它仍然存在質量問題,特別在柔性版印刷應用中。精確性和耐久性是套筒的兩大弱點,雖然在近兩三年來已經有極大的改進,但這些應用領域還有必要持續得到改進,供應商之間激烈的競爭也為技術的改進提供了保證。


滾筒一直是凹印行業的主要部件。不論是凹印還是柔印應用,滾筒的好處就是其固體實心金屬構造保證了極高的穩定性,正是這種固體實心的構造為凹印或柔印印刷機提供了極佳的硬度剛性和額外支撐。這種額外支撐功能允許帶有滾筒的柔性版印刷機要比同樣寬度的套筒式印刷機速度快20%到30%。而從不利的方面來看,滾筒的沈重使滾筒儲藏成為一個困難而且占空間的過程,從而使滾筒的運輸非常昂貴。


成本是凹印滾筒的第二個問題。但是與套筒印刷機上的套筒不同,套筒在超出使用壽命之後只能扔掉,而滾筒可以放置、重新塗布、重新雕刻。


凹印技術的最新發展是重量更輕、鉻合金塗布的鎳套筒系統,該系統的套筒直接在凹印滾筒表面雕刻和浮動。它模你柔性版套筒印刷機的輕量級套筒技術,從而解決了凹印滾筒的重量問題。


近期,懸臂的柔印套筒心軸概念也在凹印機上逐漸被採用。懸臂的滾筒允許凹印操作人員在幾分鐘之內就可以更換滾筒套筒和輕量級滾筒套筒,而且不用切斷捲筒紙。壓印滾筒和滾筒套筒的實際更換時間可能還不到一分鐘。一旦更換完畢,就可以重新張緊捲筒紙,在數秒鐘之內重新開始印刷。


滾筒雕刻是另一項在近幾年來有重大改進的技術,推出了YAG和CO2激光雕刻技術。滾筒雕刻一直是凹印技術的主要瓶頸,同時也是凹印滾筒生產加工過程的昂貴方面,可見這些改進的重要性。據行業專家估計,目前市場中大約5%的滾筒採用激光雕刻,而其餘滾筒還是採用傳統的電動機械雕刻方式。隨著雕刻速度的不斷提高,凹印的成本費用會逐漸下降。


聚合體塗層滾筒是另外一項正在發展的技術,可以解決很多凹印技術的其他缺點。這項技術目前正在測試階段,已經有很成功的效果,由於有以下幾大優點,一定會被行業廣泛接受:


�� 消除了銅和鉻合金塗層;
�� 塗層費用可能僅為目前鉻合金塗層費用的50%;
�� 聚合體塗層即可以用激光雕刻,也可以用電動機械雕刻;
�� 滾筒重量以及相關運輸費用的減少;
�� 聚合體表面比鉻合金表面更加光滑,而且不會產生裂紋。
上面討論的每種技術都是一個主要突破,能極大增強凹印技術的競爭能力。而結合起
來看,這些發展正在逐漸消除凹印技術靈活性差的傳統觀點。


印刷質量
與凹印技術密切相關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印刷質量。雖然柔性版印刷的質量在不斷改進,我們仍然可以確認:最高質量的柔印永遠比不上最高質量的凹印。簡單說來,凹印是一種更簡單的加工處理過程,有更少的可變因素需要控制,同時帶來真正傑出的印刷質量。
兩種工藝過程的快速比較更確定了這個事實。


柔性版印刷過程至少含有以下幾個重要的可變因素:
�� 網紋輥達到均勻的油墨覆蓋率;
�� 網紋輥到印版的壓印;
�� 印版到捲筒紙的壓印;
�� 印版和網紋輥控制裝置的狀況;
�� 印版的裝裱;以及粘性問題。
通過比較,凹版印刷的質量主要依賴於:
�� 從壓印滾筒到承印材料的壓印設置;
�� 刮墨刀設置;
�� 滾筒條件,很少發生改變;


顯而易見,凹印是一套非常簡單的系統,更容易控制獲得很好的複製效果。
在當今的柔印行業,從凹印向柔印轉變的作業必須要經過仔細考慮,藝術品印刷等還
是更適合使用柔印技術來完成的。特別要注意到,精細線條、反轉類文件和階調層次表現更適合使用柔印技術。此外,實地部分和網點圖像則需要分別單獨處理,才能達到想要的印刷效果。
而與凹印相關的印刷質量優點通常是更加平滑的階調、更加真實的實地和更加簡潔的線條,以及邊緣部分更加清晰。在凹印中很容易獲得的階調卻常常不能用柔印實現。


最終結論
與凹印相關的質量因素已經在研究中得到證實。對於與凹印相關的三個本身問題,印刷質量是唯一一個顯示出正確的。而關於凹印技術昂貴、生產成本高和不靈活等說法都已經不再成立了。
儘管近期一些行業報告對凹印和柔印進行了比較,認為柔印質量很容易與凹印質量相匹配,這種說法對於日常的印刷生產操作來說是不正確的。由於凹印技術簡單便捷的天性,高難印刷設計的重復生產和高質量作業顯然更傾向于凹印。


柔印技術已經統治軟包裝印刷行業有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了,並由於其強大的技術成果和行業組織的積極推廣,在行業內不斷擴大市場份額。雖然柔印質量永遠比不上凹印質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直接製版柔印和數字位柔印的不斷革新,柔印的最終印刷產品將越來越接近凹印質量。我們經常能聽到從傳統凹印向柔印轉變的市場應用。從凹印向柔印轉變的決策主要基於柔印質量和柔印過程成本競爭能力的提高。柔印行業要時刻注意:不斷提高的印前成本使柔印技術的動作成本不斷提高,比凹印更高。此外,柔印還應該意識到,如果滾筒雕刻技術的成本不斷下降,新型雕刻技術不斷普及,凹印仍然有機會增加在全球範圍內的市場份額。

| 發布時間:2015.06.02    來源:    查看次數: